行业解读电信运营

行业百科

   电信,在线缆上或经由大气,利用电信号或光学信号发送和接收任何类型信息(包括数据、图形、图像和声音)的通信方式。 电报电信(telecommunication 缩写:CT):指利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递信息。电信包括不同种类的远距离通讯方式,例如:无线电,电报,电视,电话,数据通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 电信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信这个高效、可靠的手段。

构成
   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发信机,通道以及收信机。发信机负责将信息进行编码或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信号通过信道传输至收信机。在传输过程中, 由于噪声的存在,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改变。收信机端试图应用适当的解码手段从劣化的信号中恢复信息的原样。描述信道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带宽。   
通信系统的结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广播则是一种特殊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

什么是电信
   光纤通信
   1992年,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通过的《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公法和行政规则》中对电信的定义是:利用有线.无线.光或者其他电磁系统传输.发射或接受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任何性质的信息。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关于电信服务的附件”对电信的定义是:电信是指以任何电磁方式传递或接收信号。法国1990年《电信法》规定:电信是指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和信息由无线电.光学仪器.微波或其他电磁手段以任何方式进行传递.传播或接收。另外,美国1934年《电信法》第三条,日本1987年《电气通信事业法》第二条等对电信概念均有明确规定。  
   参照我国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且施行的《电信条例》第二条之规定,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电信业务经营着提供各种电信业务的行为,比如电话服务.电报服务.数据服务.图像服务以及多媒体通信服务等等。
电信的发展历程
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电报开始的。电报是一种以符号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但1876年电话发明之后,在电信领域中,模拟方式便占了绝对优势。20世纪50年代,PCM技术的出现,使数字通信方式又看到了一丝曙光。但它的真正壮大和发展,以至一统天下,主要是依靠电子计算机的力量。因此,有人把“C&C”(即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看成是人类信息史上一场新的革命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在谈论“电信”时,已经少不了要谈到计算机在各个电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不仅在实现电信的智能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它的引入使电信不再是单纯“传送”信息,还增加了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的功能。   电信从采用金属导线的有线通信开始,到19世纪末出现了无线电报,使无线通信方式一时兴起。但由于无线通信存在的一些固有弱点在当时技术条件下一时难以克服,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除了用于航海以及救灾等特定条件下外,一般都处于“备用”地位。由于技术的发展,不仅无线方式已东山再起,还出现了以光纤为传输媒体的全新通信方式。这不仅带来了电信传输方式的多样化,也为电信的高速化、个人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上可见,一百多年来,尽管电信的基本概念没有变,但它的外延却发生了沧桑巨变。电话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来了,它们对传统电信的观念和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形成
1948年,当时工作于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表了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这一标志性的论文创建了分析通信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也即信息论。信息论使我们可以根据信道的带宽和信噪比特性推算其容量。   
在论文发表的时代,电信系统主要是基于模拟电路系统。此后,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大量普及,电信系统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论的理论指导提升性能。由此,数字信号处理也成为一个新的领域。   
实际的通信信道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缺陷,其中包括:散弹噪声、热噪声、延迟、非线性传输函数、快速衰落、带宽限制以及信号反射等等。在一些当前的电信系统设计中,这些缺陷可以被利用来改善信道传输的质量。   
现代通信系统普遍对于时间同步提出很高的要求。精确定时技术与通讯技术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多数现代广域通讯系统都以原子钟作为时间基准。

基本概念
调变是指将信息转换成适合远距离传播的模拟信号的处理过程。   
主要数字信道编码方式:汉明码、格雷码、二进制码、Turbo码。

电信产业的特点
规模化
  电信已经成为克服时间和距离障碍的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克服距离障碍方面,电信已经成为无可代替的最广泛使用的现代通信工具,如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传真、无线电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在克服时间障碍方面,电信传播方式也已经到了与书籍、报纸、期刊分庭抗礼的程度。
标准化
  通过电信方式有效传播的前提是编码和解码的对应性,也就是说收信方对于收到的电磁代码必须运用与发信方相逆的算法破译,才能获得电磁码中携带的有用信息。在电信传播方式被大量使用的前提下,编码和解码过程的相逆性要求电信的标准化。如传播规程的统一、协议的一致、终端设备的兼容,这样才可以保证编译和解码的对应性。
规范化
作为被社会多数人群经常性使用的信息传播工具,电信过程只有规范化才可以明确电信服务提供者、电信使用人、电信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到使用该传播方式的有序和高效。 有关电信的规范,一是对电信行业的管理规范;二是规定电信服务部门和使用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规范;三是为实现电信的标准化。

电信服务的特点
持续性
  电信服务是建立一种不间断的交流平台,交流的需求随时产生,信息服务即使在客户不需要服务时也应一直处于待命状态。
外部性
  电信的普及率与其价值呈正相关。电信服务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总和。
统一性
  电信服务和技术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必须保证接口的相容性。
自然垄断性
  这是由于电信产业沉淀成本巨大,不宜重复投资。因此其基础服务不宜充分竞争。
成本递减性
  电信服务的边际成本趋于零,所以电信客户足够多后其合理收费办法应当为租费,与占用线路的时间和距离无关。按照时间和距离来收费是传统工业的偏见。
边际效用递增
  传统社会的边际效用元不显富,穷人增递减,富人增加加元很明显增加了财富,所以传统社会财富整体效用递减,因此应转移富人的财富给穷人,以增加整体社会价值。信息社会正相反,边际效用递增,给白痴一条信息,该信息给其创造的价值很可能为零,给博士同样一条信息可能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从被组织化到自组织化
工业社会有一个控制中心,通过主体一致的组织体系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被组织化的形式只适应于单一目标全结构化系统。信息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被组织者、目标、方式都是多样化的,或称为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因此,信息社会起决定力量的不是能量,而是信息。各社会单元不断地进行自组织,达到复杂网络结构的次佳状态。

中国电信业20年发展
1984年10月,财政部决定对邮电部所属企业的利润实行倒一九分成,扶持通信事业发展。 
中国电信1986年4月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颁布。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   
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开通。   
1994年4月20日,首次开通了接入因特网的第一条64kb/s国际专线。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的建设开始启动。   
1994年3月,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改革优点管理体制,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   
7月,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打破电信业垄断。   
1995年4月,邮电部电信总局正式进行企业法人注册登记。   
9月,世界上第一个商用CDMA移动通信网在香港开通。   
1997年1月,邮电部决定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   
1998年3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国务院开始组建新的信息产业部。   4月,新成立的信息产业部下发《邮电分营指导意见》。国家邮政局正式挂牌,邮电开始分离。   
9月,寻呼业务的剥离基本完成,组建国信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后被整体划归中国联通。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组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   
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议,联通开始退出寻呼业。   
2004年1月29日,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运作。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信息产业部、发改委联合通知,从10月1日起对部分电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   
IPTV商用试点在上海启动;全国96%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   
2006年12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共同开通手机电视业务。   
2007年2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停止在对方领地的竞争。   
3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启动“CN域名一元体验活动”。   
10月,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9亿户大关,其中移动电话占电话用户总数的六成。   
2008年5月2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重组公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全球十大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   沃达丰   AT&T   法国电信   Orange   T-Mobile、   TIM   墨西哥电信   中国移动   NTT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啊